早在1954 年美国乔治·德沃尔首次设计出第一台电子程序可编的工业机器人,并于 1961 年发表了该项专利。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诞生。 从此机器人开始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现实。 之后日本使工业机器人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和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80 年代,世界上生产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使工业机器人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在这个时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代机器人,一般指工业上大量使用的可编程机器人及遥控操作机。可编程机器人可根据操作人员所编程序完成一些简单重复性作业。遥控操作机制每一步动作都要靠操作人员发出。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装配线上为机器人装备了视觉系统,从而宣告了第二代机器人—感知机器人的问世。这代机器人,带有外部传感器,可进行离线编程。能在传感系统支持下,具有不同程度感知环境并自行修正程序的功能。第三代机器人为自治机器人,正在各国研制和发展。它不但具有感知功能,还具有一定决策和规划能力。能根据人的命令或按照所处环境自行做出决策规划动作即按任务编程。
我国机器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从“七五”开始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和研制。1986 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从90 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工业机器人调试方法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有哪些调试办法?机器人在装置出厂后,工业机器人各轴未必是归零的,这样的机器人若是直接投入出产运用,各轴的重心或许没有精确的固定在支撑点上,机器人的装置*是在在现场进行的,而出产作业环境会受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影响,致使机器人的很多姿态受到限制,而这就很容易导致工业机器人在实践工作中,呈现震动、移位等现象,并导致工业机器人无法依照规划的速度运作,因此在工业机器人装置结束后,投入实践出产工作前,进行现场调试校准就显得至为重要。